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信息>> 正文>>
【计算机学院】以业余科研和学科(创新)竞赛为抓手促进学风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5-11-03】 【阅读次点击:】
计算机学院是拥有1600余名本科生的大院,学风建设难度大。长久以来,在学生中存在一种将计算机泛工具化和玩具化的倾向,学科意识、问题意识不强,学生中学术氛围不浓。近年来,学院多措并举,通过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开展科研和学科(创新)竞赛活动,加强学风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学院本科生取得了包括全国首届“互联网+大赛”金奖、全国首届”青年APP大赛”第一名在内的多项大奖。目前,学院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生专业学习风气浓厚,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一、通过制度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引领学风建设方向
针对计算机学院学生面对电脑,“宅”在宿舍的特点,学院以提高业余科研活动覆盖面为目标,引导学生走出寝室,进入实验室,从而增强专业学习氛围。2014-2015年度,学院先后出台一系列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如《计算机学院关于加强本科生考风、学风建设的规定(试行)》、《关于举办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学习竞赛系列活动的通知》、《计算机学院文明宿舍评比办法》、《计算机学院关于普通本科生学业预警的管理办法(修订)》、《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和《计算机学院弘毅学堂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等,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和竞赛等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系列制度既在为学风建设提供管理保障,又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性学习活动进行方向引领。
二、构建学生科研和学科(创新)竞赛培育体系,夯实学风建设基础
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体系。依托“弘毅学堂计算机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算机班”分别开展面向科研和面向工程的拔尖人才培养。同时,学院在全体学生中实施了创新教育的分阶段培养。在全体新生中举行“大学生年度创新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命题开展研究;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鼓励学生加入IBM俱乐部、微软俱乐部、ACM协会等科技社团,并组队参加业余科研立项和参与科技竞赛;四年级鼓励学生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在确定推荐为免试研究生以后,组织学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通过连续多年的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不同阶段有不同培养目标,同时又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有机结合,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设备为学生的学习和竞赛创造条件。学院为本科生各班选配了责任心强、科研能力突出的班级导师和烛光导航师,以指导学生的业余科研和竞赛活动。实践中,很多老师能够像指导研究生一样指导本科生的专业学习。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冠军作品 “图样APP”就有效利用了肖春霞教授关于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平台;董文永教授更是组建了专门的ACM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六十平方米面积和几十台微机,专门用于各类程序设计大赛的训练和比赛。
学院修改教师业绩考核办法,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学生科研活动和竞赛的指导工作。学院为指导学生竞赛的老师计算工作量,并在获奖后减免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中对为金牌教练们进行政策倾斜。2015年,学院组织了常设的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教练团队,其中有指导ACM竞赛多次获得金牌教练、有获得苏州、常州、武汉等城市创业领军人才的教授,有获得过全球创业大赛金奖的青年教师,有大学生创业课主讲教师等。学院有百分之四十的专业课教师都在积极参与指导本科生业余科研和竞赛活动,甚至包括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媒体工程中心等单位虽没有本科生培养任务,也有相当比例的老师主动申请担任本科生竞赛指导老师。
三、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拓展学风建设空间
传统的学风建设领域包括课堂、实验室和考场等几个环节。当前,学分制全面推行、移动终端(手机、PAD)全面普及对教学管理模式和技术提出了双重挑战。囿于传统空间的学风建设手段面临发力欠精准、效果表面化和治标不治本的难题。
计算机学院认识到,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学科拥有学风建设的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从解决思想问题和营造学科氛围的角度入手,拓展学风建设空间。首先,学院持续加大对本科生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近二年来,借助省、校、院三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持本科生竞赛指导、本科生业余创新、创业实践等各类项目近十项,投入经费20余万元以保障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水平好质量。第二,利用学校通识课平台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课程的结业形式就是要求学生每四人一组组成虚拟创业团队并撰写创业计划书。经课堂动员与课下指导,每轮课程都能孵化出十支左右的创新创业团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三,利用校友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知名校友小米总裁雷军、天源迪科公司总裁陈友、华为公司副总孙祥胜等近年来多次回学院宣讲自己的创业历程,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另外,他们积极设立雷军奖学金、天源迪科奖学金、名师奖学金等,引导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
2015 年,计算机学院学生共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一项,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创意类冠军,第八届全国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华中及西南赛区决赛5项特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软件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大赛二等奖和最佳潜力奖,首届“TI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 2项一等奖,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亚洲区区域赛长春赛站两枚金奖、一枚银奖,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两枚银奖和壹枚铜奖,张倬胜、杨光亚等两名同学被评为2014-2015年度CCF(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大学生。截至目前,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类竞赛学生共计600余人次;47人次获国家级科研立项、60余人次获得校级科研立项;95人次参加各类竞赛赛;29人次在全国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23篇。
系列措施解决了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学风建设中的氛围营造和榜样树立的问题。一大批专业素质突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涌现出来,学院以他们为中心组建了一系列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智能汽车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团队,间接带动和盘活了十余个以专业技术见长的学生社团。
(计算机学院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