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人文>> 正文>>
【艺术学院】艺术学院党支部红安学习活动——去革命英雄走过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8-06-14】 【阅读次点击:】
《去革命英雄走过的地方——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红安学习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杨佑安)2018年5月19日清晨,在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海波和辅导员张亦旸老师的带领下,艺术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党支部一行二十余人踏上了前往红安探寻革命烈士足迹和革命精神的学习之旅。
经两小时车程到达红安县,在学习前李书记强调:“参观革命纪念馆不能是走马观花,一定要深入地了解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正是这些细节推动了革命的进步。”
第一站来到的是红安县七里坪镇,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边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省定重点镇、红色旅游名镇。全镇版土面积362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9.8万人。七里坪镇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里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全镇有以长胜街革命遗址遗迹群为主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是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当年的革命旧址,来到了当年的“列宁小学”,教室的黑板上整齐地书写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和简谱,大家唱着这首歌,温习着这段峥嵘岁月。
下一站来到的是七里坪镇的主街——长胜街。这条全长400米的街道地面上铺着青石板,是当年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1930年党中央鉴于鄂豫皖地区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为了指导革命顺利发展,委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鄂豫皖苏区,在七里坪文昌宫主持召开了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平汉特区行动委员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经鄂豫皖特委研究决定,把革命的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把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并在长胜街48号建设“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发行货币;在长胜街49号设立中西药局,为红军医院供应药品,保障了伤病员的治疗;在长胜街52—54号创办了鄂豫皖特区第一个苏维埃经济公社,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用品;同时设立饭堂合作社,相当于招待所,持苏区政府或红军介绍信的可免费就餐。
讲解员着重介绍了郑位三先生的事迹,她说“董必武郑位三,带领穷人把身翻”。郑位三先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巨大贡献,造福了红安一方百姓,在这里人们尊称他“位老”。在长胜街革命旧址纪念馆,我们看到了许多同时期的革命志士,他们在战争中为国家和信仰抛头颅,直至解放后,依然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着光和热,即使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还是牵挂着祖国的发展,这些事迹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在秦基伟将军故居,我们看到了许多历史资料和精彩的阅兵影像,通过这些宝贵的资料,追寻这位功勋显赫的共和国上将光辉的一生:生于乱世,一生经历战役无数,建国后在中央任重职,为新中国流血、流汗。看到建国35周年的国庆大阅兵时,这位已古稀之年的老将依旧中气十足,这才是中国的军人风范!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和调整,一行人来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在庄严肃穆的气氛里,大家集体向先烈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以表哀思,李书记引领众人重温入党誓词,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在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为党和国家奉献的决心。
在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中,我们走过烈士纪念墙,上面镌刻着一万多名为国捐躯的烈士的姓名,而这些仅仅是有据可寻的,还有更多更多的人,与他们的信仰,长眠在大别山。随后,一行人参观了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董必武纪念馆。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黄麻烽烟去,英烈魂归故。铁血铸英魂,伟业传千秋。 我辈复登临,重走革命路。不负先锋训,共筑中国梦。
—— 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焦文君
参观间隙,讲解员告诉我们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十五岁。她问我们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年轻就愿意为革命牺牲?我的答案是“信仰”。那些革命烈士一定时刻铭记着入党誓词,愿用生命谱写共产党人的信仰。
——本科生党支部书记 白若辰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这里参观的意义是什么?我想,那就是来感受和学习革命先烈的顽强斗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学习红安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安人民创造的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虽然相比过去,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但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以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让红安精神在新时期再放光芒!
——2017级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郭昌明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人打仗,女人送饭。”这个红安革命时期的民谣,映衬着革命先辈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与伟大。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站在纪念碑前,是缅怀,是敬重,更为自己是一名能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共产党员而自豪。
—— 2017级研究生党支部 熊辂
在董必武纪念馆中看到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病中的他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诗篇《九十初度》,纪念馆中详细记录了这首诗,并总结了董必武度过的九十光阴: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我们更应学习董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志向情怀,革命信念坚如钢的意志品格,不断努力追求崇高的革命理想与意志。
——本科入党积极分子王歆月
“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在那个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人民在长达二十六年的革命斗争中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十四万宝贵的年轻的生命。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是这种精神让这片土地人才辈出将星闪耀。
——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 崔雅齐
经过了今天的学习,大家重温了红安的革命之路,对现在和将来,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国家的期待,都有了更新更高认识,把热爱人民,为人民谋利当做自己终身坚持不渝的追求,把朴素诚实,勇敢刚毅当做自幼养成的美德,比起这些英雄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今后应该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时刻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掉耻辱,一定要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慰先烈。
(摄影:熊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