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教育>> 新闻动态>> 正文>>
珞珈战“疫”|校心协搭建防“疫”暖心平台
【发布时间:2020-02-15】 【阅读次点击:】
自武汉蔓延至全国的疫情,时时刻刻牵动着人们的心。自2020年1月25日开始,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下简称“校心协”)的成员紧急商讨应对方案,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以“疫情大作战”为主题的线上活动。自活动开展至今,其正面影响已初见成效。
凸显责任担当,疫情面前迅速反应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大学生需要面对的敌人不只有疫情,还有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除了基本防护知识,大学生需要一个互助陪伴平台去容纳和消解焦虑、恐慌情绪。校心协成员敏锐觉察到疫情对学生群体的影响。1月25日,校心协指导老师马鑫紧急组织、发动协会成员商讨大学生心理互助方案,获得同学们的积极响应。26日,校心协“疫情大作战项目”上线。28日,“疫情大作战项目”对外公开招募网络志愿者。仅仅24小时,就有近四百名同学报名,其中不乏非武大同学的身影。29日,一篇名为《出来耍!史上最接地气心理疏导大礼包!》的推文在武汉大学“珞珈心协”公众号上发布了。该推文的发布标志着此次疫情心理战正式打响。从提出想法到开始执行,不到五天的时间校心协就为应对疫情影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高效的运转,有序的安排,离不开武大心协的有效组织,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助人热情和责任担当意识。
激发助人意识,提供全面远程关怀
除此以外,自1月31日起,“珞珈心协”公众号相继上线“心理科普”、“正能量宣传”、“疫讯辟谣”等板块,一直保持着每日推送三至五篇内容的高频更新。帮助大学生以科学的视角看待疾病,以正确方式开启自我情绪调节,从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中找寻正能量之光,防止同学们因为不了解不重视,而过度紧张。对误解与偏见的澄清,既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是校心协对自身的一贯要求。
奉献即收获,互助共度温暖假期
“最初加入打卡群,是因为害怕假期枯燥无趣,想给自己找点事做。打卡群给我每天规律生活提供了动力,让我假期依然能坚持学习、锻炼,时间不至于被荒废。”很多同学在活动反馈中,表达出这种想法。“有这样一个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温暖的小群体一起努力,心中的焦虑被化解了不少。” 越是特殊时期,不期而遇的美好和陪伴显得格外珍贵。虽然隔着屏幕,同学们之间的情谊依旧沿着网络彼此传递,大家共享生活中的点滴喜悦。这种链接与分享,对于因疫情而感到或孤独或焦虑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安慰与治愈。“在筹备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乐于助人的志愿者。”板块负责人志愿者陈浅同学谈到,“心协同学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去服务别人的精神感染了我们,也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志愿者杨依涵同学表示,“放假在家里,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家缓解压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此次活动对于组织者与志愿者来说,都是一番特殊且有收获的经历。在锻炼能力与获得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份来自受助者的衷心感谢。
“我很感动,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见到这么多大学生朋友能够加入我们”,校心协指导老师马鑫这样谈道。“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他们主动扛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据悉来自全省多所高校233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网络志愿者服务工作。截止目前,“疫情大作战”项目有效组织互助打卡三批12支队伍,网络互动活动实时在线,通过“珞珈心协”公众号持续推文共45篇,直接服务学生1700余人。一份项目满意度调查显示,75.7%的参与者认为本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有帮助的,“疫情大作战”系列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肯定。
在疫情期间开展学生互助活动,武汉大学心理卫生协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这场与疾病的战争中,在校大学生虽不能像许许多多一线工作者那样奋战在抗疫前沿,却也是身在其中的大多数,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学生可以自己组织起来,为自己提供服务,相互支持,形成互助互爱生命之光,哪怕我们的光能照亮的地方很小,但没了它,世界便会暗淡一分。没能打败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春天总会到来的,待山花烂漫时,我们一起回“珈”。
(通讯员:刘雨甜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