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培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国防生培养>> 新闻动态>> 正文>>

赓续长征精神,踩实从军脚步——武汉大学组织国防生赴革命圣地遵义实地见学

【发布时间:2016-11-04】  【阅读次点击:

■写在前面

一直以来,络绎不绝的人们朝圣般地走上长征路,亲身感受红军当年的艰苦卓绝,回味那些感天动地的壮举,让心灵接受洗礼。

 

遵义会议会址追忆光辉历史,娄山关战斗遗址感悟战斗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11月1至3日,武汉大学组织30名在校国防生赴贵州遵义开展“重走长征路,感悟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搬到实地,用红色资源铸魂励志,让国防生在革命圣地接受灵魂洗礼,深入学习先辈事迹激励自己阔步前行。

黔北深秋,细雨微蒙。国防生首站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学员们走进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房间和遵义会议会议室参观,在参会人员照片前驻足凝视。这里是长征历史上伟大转折点的发生地,是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的地方。昔日会址旁的小槐树早已根深叶茂、郁郁葱葱。

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国防生们认真听取讲解,了解历史原貌,在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前凝神观看。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观影完三分钟的多媒体演示片,同学们由衷感慨:“遵义会议真的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刻。”随着参观过程的深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追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的筚路蓝缕。“为什么红军将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能拼死闯出一片新天地?为什么革命先烈面对腥风血雨毫不畏惧?”在展馆烈士群雕像前,国防生任晓凯停下脚步“我想是追求真理的力量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支撑着他们,这也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炬。”

山峦叠翠、层林尽染。红军烈士陵园依山而建,庄重肃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青松翠柏簇拥下,两侧栏杆上镌刻着红军当年在遵义留下的文字和图案。“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挺拔的身躯,坚定的眼神,国防生铿锵誓言在红军山回荡。学员们随后参观纪念碑浮雕,细细品读长征中的故事。瞻仰红军烈士陵园后,不少学员在交流时谈到:“重走长征路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洗礼、精神补‘钙’。”

从市区出发前往娄山关,大巴车在七弯八拐的山路上前行了许久,转过一道山梁,终于在林立的峭壁间看到了窄窄的“一线天”。娄山关,北据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娄山关战斗的胜利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有力的保障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风吹关口,寒气逼人,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层峦叠嶂的大山,绵绵不绝隐入远方。

娄山关下,山壁间巨幅碑石上镌刻的《忆秦娥·娄山关》,大气磅礴,金光夺目。学员们在“秉珞珈意气,铸钢铁军魂,觅先辈足迹,扬长征精神”的横幅上签字明志,高声诵读毛主席诗词,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山谷回荡。

理想穿越时空,精神辉映未来;千里寻故地,传承刻心间。国防生白天学习参观,晚上交流讨论。大家在感悟中追忆长征艰苦,回想入伍誓言,思考如何走好强军兴军的新长征。“以前讲理想信念时觉得空落落的,今天才明白它不是口号,而是红军将士用生命写就的。”国防生刘炳成在发言中讲道。

回望长征,汲取智慧营养;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据悉,本次活动由武汉大学党委学工部组织,军队驻校选培办配合,来自学校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与自强学堂等7名学生代表同行参加活动。此次实地见学采取参观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场馆、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缅怀红军长征英雄,把育人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在国防生中植入红色基因,提高军事文化素质。

 

■后记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长征精神”始终是新时期国防生坚实的“梦想根基”。置身“转折之城”,重温革命浴血之艰辛,武汉大学国防生在重走长征路中固本培元,在感悟红军魂中举旗铸魂,在传承红色基因中不断赓续伟大的“长征精神”!

 

                                                           供稿  国防生模拟营:杨坤骞 魏任重

                                                                     图片  郑宏毅 王志丹 杨坤骞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13-2015  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 All Rights Reaserved. [后台管理]
地址:武汉大学本科综合楼南楼四层 电话:027-68756927 邮箱:xgb@whu.edu.cn   技术支持:武汉大学厚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