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思想教育>> 新闻动态>> 正文>>
学校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生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0-03-30】 【阅读次点击:】
3月17日下午,学校在工学部二会议室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学生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王传中教授出席,学生工作部和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各院系的学生骨干代表和部分辅导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彭启智主持。
彭启智首先介绍了我校开展《规划纲要》在学生中征求意见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谈到,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学校安排,学生工作部作了具体部署,要求各院系通过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的带动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学习活动和征求意见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结合《规划纲要》,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凝炼意见,目前大部分院系已经按照要求推动了此项工作,部分院系已经完成反馈任务。
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中,教育公平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07级学生刘晓晨认为,《规划纲要》高瞻远瞩,系统规划了中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但在教育发展中,更应重视教育的公平,尤其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水利水电学院2008级学生刘睿则认为,由于历史地域等多种原因,教育尤其是考试招生环节不平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较为突出,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应均衡协调发展而非只顾重点,《规划纲要》应在教育公平方面做出更科学、更明确的规划和部署。
教育质量成为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动力与机械学院2006级学生奕伟认为,《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从宏观总体上战略谋划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但对广大学生来讲,教育质量的提高才是当务之急,高校应重视本科教学,教师更应重视教学尤其是本科生的基础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电气工程学院2006级学生周博文则认为,《规划纲要》的宏观更需要学校中观层面和教师微观层面的支撑和落实,尤其是教师在科研教学中的导向性和示范性,教师教导、指导、开导、疏导、辅导学生,为学生点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则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热点。基础医学院2008级学生陈露露认为,《规划纲要》深谋远虑,提纲挈领,但在具体层面、操作层次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方案如何更加多元化、系统化,更能适应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印刷与包装系2007级学生张芬认为,学科差别较大,学生需要更多元、更精细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软件学院2007级学生耿维康认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断加速深化,中外教育如何衔接互动、共生共赢,也对《规划纲要》提出了新课题。测绘学院2007级学生李宁认为,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样重要,目前高中教育急功近利,职业教育薄弱无力,面对“钱学森三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学生张南认为,《规划纲要》非常全面,有很多亮点,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互补、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互动应在《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凸显。
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些主题也引发了热议。基础医学院辅导员韩莉认为,《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尊师重教的态度和立场,如何针对大学生特点,结合大学生需要,整合学校工作,引导大学生成为学会思考和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探索和推进,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学院2007级学生施媛媛认为,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在小学阶段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阶段增加西方哲学教育,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中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6级学生李劼认为,应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理想教育,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合适的性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历史学院辅导员黄鑫则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重要性没有在《规划纲要》中得到相应体现,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协调发展,不宜顾此失彼。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级学生费春龙认为,应加大拓展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王传中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生和辅导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他谈到,《规划纲要》作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非常关键。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过程中,辅导员队伍和广大学生高度重视,准备认真,在优先发展教育层面达成了普遍而又广泛的共识;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思想有深度,见解有高度;结合经历,建言献策,根据所见所闻所思,从不同的角度和经历集思广益,做好了《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工作。他希望,广大学生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武汉大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在齐全的学科门类中达到文理交融,在“三创教育”的熏陶中,教学相长,知行相济,学思并重,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